骑行内蒙草原之旅

                  

文/罗恢育

      

本人是菜鸟级别骑行爱好者,第一次骑行,深感骑行的疼痛,但与收获相比,悲痛相去甚远。关于骑行者的这点乐趣,可总结两点:一是风景,二是人文。风景千姿百态,骑行一天能细细体会到多种风格的景色;除了风景,便是人文,与不同的人交流,体验他们的生活方式,有种多活了一辈子的感觉。此篇在内容上,尽量涵盖骑行注意事项、骑行心情、沿途风景、人文交流等各方面,希望不同的人读有不同所获。遂说点路途的风景,述点路途的人文,散点愉悦的心情。

    

骑行时间年8月1号至年8月7号

人物自己、自己和自己

必备蛮劲兴趣

其他装备山寨山地车一辆(RMB的那种)、单反一个、内六角扳手一套、背包一个、常用衣物几件、士力架5个、牙膏牙刷等;没有头盔、也没有关于骑行的服饰。

(经验之谈:关于骑行服饰,个人觉得必须有头盔、手套,其他的看自己经济实力和风格,量力而行。当然,所说的经验之谈都是针对菜鸟级的骑行者。)

开支自行车:元;衣食住行:元左右。

(经验之谈:吃:哪儿有商店一般会停下来买点水和粮食,能吃饭的地方就吃饭,路上一定要备两瓶以上的水;住:旅店及蒙古包:一个人大多情况是住三四人的房间,稍不划算,强烈建议组团;途中一般住旅店:30-80元之间,古北口镇住宿80元,出了北京后都很便宜;草原的平房在-元,蒙古包稍微便宜,元左右,大多可以住三四人。)

路线最初计划去木兰围场看草原,事实是围场的草原叫坝上草原,大多还以丘陵为主,基本没什么好看,如果玩些骑马之类的还可以,不推荐骑车去,不值。从北京到木兰围场,还有一条主路可以从丰宁县走,据说也是坝上草原,风景应该与木兰围场差不多,去围场推荐秋季去,秋季很有凄凉的意境。我从密云方向走了,所以经过的地方就是下面这张图。

      

8月1号:北航-古北口镇:骑行约km

    

从北航东南门出发,骑行公里,下午四点半到达密云,暂时在同学家歇息。原本计划下午四点抵达同学家,但由于G密云路段上下坡密集,所以晚了半个小时,这半个小时很重要,之前已经根据平时的车速,算上各种宽放时间,理当可以早而不该晚,这半小时说明路途险难不是能“算出来”。我实在是没想到,关于“为什么只有你一个人出来?”的问题,会有那么多人问,几乎没有遇见的人不问。同学的父亲给了我非常好的建议:早入住,早出发。从安全与天气角度考虑,这是非常合理的安排,并告诫我出北京后一定谨慎行事,因为北京外很乱。

抵达古北口镇时,天开始下雨,过了第一个隧道便有不少农家乐,大家问了为什么只有一个人后,我看了间双人房,“没交钱”就坐院里歇息,此时男房东以为我觉得房价高而不住宿,便对我说,“小伙,你可以去那边看看,全是住宿的地方”,经过一番解释后把钱交了,其言语也就变得缓和,晚饭他们给了两个馒头,压根就吃不下,喝了点蛋白粉。

      

8月2号:古北口镇-张三营镇:骑行约km

    

早晨五点十分起来,五点四十出发,在北京边界吃早餐,我想强调这是北京边界,权且称之为“过渡地域”,有些人仿佛有些属于“过渡人”的特色,在自给自足与商业时代的过渡中,可以看出一些人身上的畸形素质,有些人拥有强烈挣钱的愿望,却缺少挣钱的本领、知识、眼界,且自以为是。为了尊重起见,我先说女店主,她看上去手脚不麻利,走路必须摇摆着身体,我推着自行车走进没有招牌的门店,女店主轻声问候我吃点什么,我问了声,“有包子吗?”,女店主说,“有”,此时男店主出来了,对我嘻嘻作揖,我想把车停在他家的走廊上,可是走廊上放着一张胶质椅,没等我来得及将椅子挪开,男店主一脚将其踹开,口里粗鲁的骂着:“他妈的放哪儿不好,非要放这。”侧头便对我说,“你将车停这。”停放好车后,我点了一屉包子、一碗小米粥,几分钟后,女店主端上了包子,味道很硬,表面还有白色的面粉,我无法想象这是怎么做的,但是八个包子我也只剩了半个,小米粥太烫,为了赶路基本没喝。在稀疏的几个客人吃早餐的时候,男店主开始抱怨他那“没出息”的媳妇,认定自己的人生毁在了她的手里,他咆哮着算一笔账,“我早上三点就起床,忙活到现在,而你呢,到现在才做5屉包子,30块钱的玩意。我要是顾个人,一天的工资就得元,顾你不得亏大了?岂不是亏大了?”女店主没回话,男店主在暗黑的客厅来回走了几圈,咕噜着他那几句像模像样的道理,走进厨房对女店主吆喝着,“看来是又要…(没听明白,意思是“挨打”)?”紧接着手掌拍打着身躯的声音,“啪啪”的响。女店主抽泣着,“每有人来就吵架是吧?”此时他俩的女儿从睡床上起来,无奈的拉长语音,“爸,你有完没完?每天早上发神经一样。”男店主只是稍微停了会,还继续算着那笔账,我估摸着,那笔元成本与30元销售额的账,他是永远也算不明白了,就这样,直到他临死的时候,他还会认为是他的媳妇毁了他一辈子的英勇,并永远做着要腰缠万贯的梦。

早餐后,继续前行,没过几分钟便抵达河北界,过了巴克什营镇后,全是山路,此时更加突出山寨车的软肋了,上下坡简直要人命,山里也没信号,只好将车拆了,站在马路边等来的班车,大概9公里到了滦平县城。

下车后把自行车装上,将车推到一家捷安特专卖店,想检查自行车的问题。女店主看了看,说链条接触转盘处还差个零件。(经验之谈:菜鸟级的骑行者原以为只要是辆自行车就可出远门,其实不然,骑行还是要一辆能骑的车,山寨车千万别玩骑行,菜鸟级的骑行者拿个一仟五六百的自行车,骑个七八百千米基本没问题。)在滦平县城停留了两个小时,重新买了一辆新车-捷安特ATX,女店主好心把我的车高价回收,还买了头盔、手套等,开始像模像样,花了一千多,身上已经没钱,银行卡也没钱,既然出来了,没有回去的道理,便找同学借钱(经验之谈:不要像我一样,资金一定要到位,如果当时要在草原上,没有POS机,没有取款机,会有很多问题)。

换了车后,女店主问我有没有蛙灯,我说“没有”,她惊讶的问道,“那去隆化路上的隧道怎么过?”

(经验之谈:初次骑行,我一直认为隧道会有灯,后来发现不然,去隆化县的隧道没有路灯,里面漆黑一片,虽然后面装上了蛙灯,对于照明完全没用。隧道路边可能还有很多大块石头,稍微一碰,自行车就歪斜着,路中间穿行大型车辆,隧道里很是吵杂,不敢往中间靠,也只能碰着石头骑。在返程中,也遇到一条隧道,较长,有灯,但是缺氧,想要尽快出去,越骑快呼吸越困难,越拖久也越难受。总而言之,要骑行,必须注意隧道,做好各方面准备。)

女店主问我的补胎工具,答,“没有”,她被雷到了,对我很无语,女店主拿出硅胶、封口贴、小支架,也知道我没有锉,她很不舍的将她家补胎的小锉刀也送给了我,当是感激万分。临走前,她像叮嘱个小孩一样,要开灯,要记得开灯,现在想来那段路确实很刺激。

(经验之谈:骑行旅途中,爆胎很常见,尤其在荒山野岭,一旦自行车爆胎,没有补胎工具意味着只能推着自行车走,组团出去的也很容易掉队。所以补胎工具必备,并且还要会用。)

从滦平县城到隆化县城78km,用了近五个小时,在隆化县城吃了碗重庆小面。有位开店铺的女士见我戴着头盔,知道是骑行的人,便和我搭讪了几句,原来她对象也是骑行者,刚骑车去了承德市,我在她家买了两瓶水,出乎意料的她送了一个雪糕,说道“谁让你也是骑行的呢?”

吃完小面,已经五点半,为了赶路,又继续往前30公里,入住唐三营镇,晚上写了点行程游记,喷着活血祛瘀的药。(经验之谈:初次骑行,骑km后关节开始疼,喷药很管用,一疼就喷,过两天可能腿变强大了,就不疼了。还有强烈建议初次骑行者备上坐垫,骑车一定要不时移动接触坐垫的部位,否则肉会开花。)

      

8月3号:张三营镇-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(月亮湖景点)

    

早上,出发的时候同样是六点左右,但是早晨的气候变得异常的冷,穿着七分裤和短袖,风吹得哆嗦。计划在四合永镇上吃早餐,到那才发现商业已不是想象中的发达,路边没找到吃早餐的地。吃了昨天在隆化县买的桃和面包,吃不完半个桃的还得放回书包,以防缺粮。(经验之谈:真正到了荒山野岭一定要珍惜粮食,不可贪吃,生存是王道。)

四合永到围场县城的路走得很顺畅,并且沿途风景已经变得如画般,山秀草绿,时而见牛马休闲地吃草。

离开围场县城,到达棋盘山镇,开始坑坑洼洼的路。到了镇上,很像家里赶集的地方,已是午饭时分,正想去吃个饭,此时有个老人好奇地过来问我,“小伙从哪儿来?”我不是很想理他,总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,多一句不如少一句,但老人接着说我的自行车肯定很好骑,并问我自行车是什么牌的,他说自己也想去买一辆,我说了几句他没听懂,然后从书包里拿出笔记本,写了“捷安特”几个字给他。我指着正在修缮的路问他们是否还能过,他们说自行车肯定没问题。(经验之谈:当时可以选择绕行另外一条马路去围场风景区,可是我在路况和路程之间,错误的选择路程,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不超过原来路程的两倍的情况下优先考虑路况。)

情节发展到这,精彩的人文部分渐渐拉开帷幕。

从棋盘山镇到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的50多公里路,半程以上推着走,主要是路况太糟糕,作业的车辆一旦经过,呵呵,便在灰尘的笼罩下苦苦挣扎,高低不平的路段骑车很困难,腿也疼得难受,走一步,推一步,前不着店后不着村。

在去往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的半山腰上,温度很低很低,虽然此时北京还是夏天,但是森林里面已经相当于北京的深秋,穿着短袖很冷,晚上温度估计仅零摄氏度,心里开始惶恐:必须得去弄件衣服来才行。好不容易见山上有个餐厅,在里面吃了个饭。旁边还有个小商店,在那买了三瓶水和一些干粮,故意问女店主天气为何如此冷,她说越往上走会越冷。我再问她哪儿有买衣服的地方,她说机械林场(即围场风景区)可能会有,但还有将近40公里。心想,照这样穿山过林,估摸着没到那就冷僵了,一定要弄件衣服来。

下面是乞讨式“三要衣服”,第一次,厚着脸皮问她家里是否有不要的衣服可给,她微带点惊讶地笑了笑,说,“没有!”又转移点了话题。第二次,紧接追问她,是否有衣服可给,可以给她点钱,她说,“家里衣服都是有用的,没用的肯定也不会在家了,你还是得去机械林场买。”我说,“这一路太冷了,还没到那就冻僵了。”她停顿了会,我也没辙,又说了几句其它的话。第三次,我恳求她找找衣服,并强调说只要能穿就行,要不然真的会冷僵,此时一副可怜的样子。我环视了商店,摆着一张床,床上的小孩睡得正香。女店主在床上翻了一下,拿出一件很旧的灰白色衣服,递给我说,“这件已经很脏了,你要的话就拿走吧,不用给钱。”我接过来一试,很合身,虽然是女款,哪还能管那么多,能穿就行,然后给了她二十块钱,她不好意思的接过钱,我也出发了。

有了衣服后,宽心的向前走,辛辛苦苦抵达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门口,但发现链条已经很难骑动,链条很干,没有一点光泽,心想要弄点机油。谁知道路边正好有辆施工车,迎面来了位大叔问我骑了多少公里,我下车回答他的问题。等我们搭讪完后,我就问他有没有机油之类的,他说了声,“来来,跟我来。”走到他的车前,拿出一瓶机油,说“拿个瓶子来装,我给你倒点,让你骑到张家口。”(大叔以为我要经过张家口)我立马喝完一瓶饮料,空出瓶让他给倒了点机油,接下来又是连连道谢,他说,“年轻人嘛,还能玩,这玩意我有肯定会给,要是我没有的还真给不了。”(经验之谈:本是一个很内向的人,跟陌生人交往不是强项,但是出门在外,什么事都必须做,没有选择,尤其还在没有团队的情况下!)

国家森林公园门前设有售票口,守有几人,我向前问到围场风景区的最近路线,他们在说从公园里面走是最近的,但是有很多坡。我问他们要不要门票,他们商量了一下,说,“你一个人也不容易,就不要你的门票了,进去吧。”免门票的感觉很让人兴奋,便连连道谢。但已经没有体力骑车上坡,推着车走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到了高处,但不知是不是山顶。因为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很大,总面积据说有多万亩,我到的只是一个小角落,是森林部分,至于美不美,身在其中一点都不觉得,回北京后才知奇美。

一路骑行没见其他人,直到晚上七点多,到月亮湖风景区,见有一间房屋,走廊上一位中年阿姨在挑着蘑菇,原本以为是旅店,走近问,一位年轻人回答说,“这么晚了你还没找到住宿的?你往前走十几公里有住宿的。”那时体力已经不支,正好又是山顶,暮色降临,温度更低,我请求说要不就让我住这算了,他强调说,“这儿环境不好,仅有一个铺而已。”我实在不想再走了,我说只要能住就行,其它什么都不在乎。中年阿姨帮忙说就让小伙在这住一宿得了。年轻人(后来称之为“张哥”)说我勇气可佳,也同情我的不易,说既然想住的话那就住一晚吧,屋里还有位中年大叔,张哥问了一声大叔,他们仨全票同意我在这住,并说住宿费就少收点,我给了张哥一百元,张哥找了我四十元,然后在他那吃了两顿饭。(经验之谈:对于骑行者来说,最珍贵的是得人所助,如何让别人愿意助你,真诚、魄力不可少。)

我总算松了一口气,至少不会暴尸荒山野岭。张哥三十岁左右,很气爽的人,进屋后让我好好歇会,给我拿了两瓶水,说,“这都不收费,你刚骑完自行车也可以走动走动,待会就要吃饭了。”我随便走了走,后来和张哥聊了许多,他是一家石油公司的员工,负责给沿途的车辆送油,对这块地形很熟,有时也会利用业余时间开着他的SUV穿越沙漠给别人做导游,他说,“我很享受那种穿越沙漠的刺激,也很羡慕你们这种年轻人,有自己的时间,能骑能跑。可是我现在得养家糊口了,没时间享受这种自由。”张哥在旅游路线上做了些规划,建议我不要去围场看草原,直接去乌兰布统,我同意了。

晚上,天气很冷,中年大叔炒的菜很香,仿佛看到了我爸的身影。中年阿姨没弄清楚是什么身份,但心地很善良,看她在走廊上放着的各种蘑菇,有晒干的,刚采回来的,白的,黄的,小时候我们也采过不少。

晚上四个人一起吃饭,我再次介绍了自己的基本情况,他们也为我介绍了那一带的地理和人文。原来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北京地区防护沙尘的屏障,森林公园直属于国家,不属于河北,可能有种种不成文的因素,此时中年阿姨说了句埋怨的话,“我们在这为北京辛苦的种树造林,并保护着森林,而北京人还说我们的不好。”

张哥和中年大叔喝了不少酒,我坐陪着他们,听他们聊天,他们解释说,北方不像南方,天气很恶劣、缺水,这里用的水都是用车从山下运上来的,洗澡得去县城里,冬天零下三十多度,我们得靠酒暖暖身体。后来他们还给我介绍了很多关于内蒙的情况,包括蒙古包,蒙古牧民等等。

      

8月4号: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(月亮湖景点)-乌兰布统园区约72km

    

六点起床,稍稍洗漱了一下,张哥打了几个鸡蛋,煮了几包方便面,一直让我多吃点,几天没正常进食,觉得方便也很好吃,所以我吃了两大碗。

七点,与他们道别,骑上自行车走了,一路下坡,很快到达围场风景区,但是没有久留,在那买了一条长裤便奔往乌兰布统,乌兰布统售票口与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门口相隔几百米,这边是河北,对面是内蒙。走到乌兰布统,售票员让我停下自行车,问了我几个常问的问题,如“为何一个人啊”,说了句,“给你省块吧”,便放行了,走进园区,使尽全力蹬着自行车穿行在草原上,第一次看到草原的辽阔,虽然也有些小山。早上没有一片云朵,放眼望去,天空只是蓝蓝,纯洁得没有一点瑕疵。

此处开始,美景一波一波的到来。

乌兰布统园区的门口

乌兰布统被称作为“马场”,抗战时期专门为北京军区训练战马的地方,所以能看到很多马,基本看不到牛羊。太阳还算是温和的晒在皮肤上,眼睛一直侧望着草原,时而还有牧马人包裹着头部,骑马穿行于草原,远处马儿吃草,白色的蒙古包分散着排布,大的小的参差不齐,唯独我一个人的自行车在草原也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,这种放飞心情的感受,让人尽情的畅想。

中午时分,太阳高照,紫外线很强,风渐起,蓝天渐失蓝色,白云此时就像赶集一样密布于天空,由于风大,云的形状也各异。我便拍照、游走、乘凉,看云涌云散。

当草原的云带乌色时,必定有雨,下午狂风吹,不敢到处走,便在两位大叔的小帐篷里躲雨,等到雨小了些,大叔推荐我去一个叫黑骏马的农家乐,说那便宜,我照做了。

同时与我进门的有两家河南人,各自开着SUV,两对夫妻带着他们各自的孩子。他们年纪比我大很多,但我还是叫他们“大哥”。年纪较大的中年男性像是行政官员,言语行为稳重,一点都不含糊,年纪稍小的中年男性着装简单,草原下雨后,温度很低但他还穿着五分裤,看上去像暴发户。两家子一进屋就和我聊起天,问了些基本问题,一个披着披肩的女生,娇弱得似林黛玉般,戴着斯斯文文的眼镜,听我从北京骑车过来,她甚是惊讶。没多说几句,两位中年男性说待会一块吃饭,我也毫不客气的答应了。

饭桌上,他们点了半只烤羊,还有一盘炖羊肉,其它还有好些菜。一定要给我整上半杯蒙古烈酒,不好推辞,便欣然接受,酒虽烈,很醇香。然后敬了两位中年大哥,三口便喝完了。他们的妻子也很能喝,年纪稍小的女士喝得神魂颠倒,说起话来很洒脱。他们还各自给我介绍他们的孩子,基本是亲戚关系。那位女生原来在海南读大学,是年纪较大的中年男性的女儿,她推荐我说,“如果你爱好骑行的话,可以去海南环岛骑行,那儿很流行这个。”(经验之谈:全国骑行比较流行的地方有青海湖、海南岛、川藏线,另外还有台湾岛,一般旺季为七八月,最具有挑战性的是川藏线,青海湖和海南岛危险系数不高,了解到的青海湖在骑行商业已经越做越成熟。)

饭后,杯盘狼藉,还剩很多菜,他们说的河南话也能听懂百分之五六十,一块聊了聊天,本想把饭钱给年纪较大的中年男性,拿了一百元递给他,他立马推掉说,“你还是学生,我们收入比你高很多,这个钱自然不能要你付。”我也不知道该表达些什么,一路有点像走亲戚一样,拘束了一会。

晚上,住在黑骏马农家乐,住宿费元,条件很好,还能洗澡,热水器由太阳能供电,所以热水还算充足,洗了很长时间。洗完澡后,他们说外面可以看星星,坐在房子外看星星,凉风习习,全身被凉透。放些爱听的歌曲,意境确实不错。因为在草原玩了一天,不再是那种疲惫不堪的状态,体力也已恢复,只是手臂经过太阳晒之后,变成黑一块,白一块。

      

8月6号:乌兰布统园区-贡格尔草原约骑行60km

    

原本计划游完乌兰布统就回京。清晨起得很早,河南的两家人还没起床,一个人在外面不敢有半点的松懈,没吃早饭就要赶路,没有机会跟他们道别和说声谢谢,刚相识一群好友又要离开的感觉,温度还很低。农家乐的女主人却起得很早,我推着自行车缓慢走,她微微朝我笑,站在路边问,“走了啊?”我拉长语音回说,“嗯,走了。”她衣冠不算整洁,稍蓬松的头发折射着长年累月在缺水地域的生活条件,他们习惯没有遮挡的紫外线,习惯坦诚的接待来客,他们扮演着牧民和商人两种角色,旺季他们还能赚点钱。

此时太阳已经升起,刚处地平线的阳光将我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,独自推着自行车走在草原上,享受草原早晨的雨露。

计划从乌兰布统的蛤蟆坝开始回京。于是奔着蛤蟆坝上走,途中一路美景。意料不到的事情又发生了。在去往蛤蟆坝的途中,一位青年开着小型货车,打着右转向灯跟在我自行车后面将近一分钟,我没注意,他微微加速与我自行车齐平,问我,“是否需要载一程?”我笑了笑,谨慎的问,“要收费吗?”他说,“不要。”不再是刚出来时的那种警惕,我爽快的答应了。把自行车装在货箱上,便走了,他问我去哪,我说去蛤蟆坝,他说自己去克旗进货。

我不知道哪儿是克旗,后来才知道,克旗是克什克腾旗的简称,“旗”相当于汉语里的“县”,还有类似“盟”相当于汉语里的“市”。我介绍了自己的旅程和计划后,问他,“为何内蒙的草原不像我想象中那样一望无际?”他听后说,“乌兰布统的草原不大,看大草原应该去克旗,这边人比较多主要是离北京近。”我听后想:起他不是说他也去克旗吗?那岂不正好顺路?于是我试着问他是否愿意载我到克旗,他也很爽快的答应了。但是他说到克旗还有一百多公里,顿时我又犹豫了,这要是返程,又得近一天的时间,我表示再思考思考,打开百度地图看了看,果然是有一百公里,他开车也得两个小时。我带着遗憾说,“既然来了,没看到大草原也不心甘啊。”在多次这样对话中,我发现他是一个十足的好人,完全放松警惕。他又给我支了一招,说如果我去那边看大草原的话,明天可以找个车还把我送回乌兰布统,然后事情就漂亮解决。

因此,旅途又加了一百多公里。在去克旗的路上,每遇到美丽的风景,他(后来称之为“胡哥”)总停下车,让我去拍照:金灿灿的油菜花正开得起劲,风吹麦浪简直让人陶醉,沿途的山一点都不像南方的,雄伟得就是“汉子”,时而几户人家就是一个村庄。

路上和胡哥聊了很多,话很投机。他有一个九岁的儿子,才读一年级,爱人是吉林人。说起他们小时候的生活,很艰苦,虽生活在草原,一年也吃不上一次肉,随着改革开放的影响力深入,他们的生活才开始起色,他在旅游区做生意,经销牛肉、羊肉等鲜肉及内蒙特产,并且会精打细算,每年开支、收入、利润他掌握的一清二楚,虽然才做了几年生意,但是收入已有十多万,每年有四个月是旺季,其它时间基本就可休息或做其他的事,现在生活还算满足。我也挺能聊,说起小时候的生活也一样,家境不好,兄弟姐妹多,有时吃饭也是得分菜......

聊多了有点口渴,就停车在路边买个西瓜,坐在小凉亭吃了西瓜又继续往前走。两个多小时后,我们抵达克旗,他请我吃了顿饭,让我晚上联系他。

从克旗出发奔往贡格尔草原,五十多公里,风景这边更美啊,远比乌兰布统美。云朵有时遮住一部分阳光,草原呈现阴阳两重天,一望无际的景色,拿出相机沿途自拍了好几番,此时真想爆照了。

深入草原地带,风吹得自行车直摇晃,沿途的过往的车辆很多,相当危险,只能推着自行车走,有时还可从草原中间穿行几公里。

五十多公里路走得很不容易,花了五个多小时,六点多才到贡格尔草原。已经累瘫了,歇了半个小时,点了个芹菜羊肉,基本是芹菜,基本没有羊肉,要了两个馒头,很快吃完了,住宿还算便宜,蒙古包块钱,四个床位又是我一个人包了。

在前台结账的时候,遇到一位女导游,见面便问为何只有一个人,说钦佩我敢一个人从北京骑来,短短几句话后,便邀请我跟她的旅游团一块吃饭,我回到,“已经吃过了。”她很热情的给我介绍这边哪儿有风景可看,建议我也可以去走走。傍晚,走在草原的路上,看晚霞,玩自拍,也算是最后的几张照片了,以夜景结束。

晚上度假村有表演和篝火,看了一会表演后,坐在蒙古包的台阶上,静静的看着夜空,玩会手机,很清静。女导游提着水壶给她的游客送水,此状立马推翻我对导游的印象,之前认为导游“能唱能吹”、“坑人不要钱”,表象总是不全为真。她见我坐在台阶上,问了声,“你住在这吗?”我回答,“是的。”她紧接说,“等我给客人送完水找你聊天。”

不一会,导游回来了,走到台阶前,问我,“我能坐吗?”“当然可以。”互相介绍了自己,导游姓顾,本科刚毕业,物流管理专业,克什克腾旗人,旅游爱好者,导游工作已做两年,旺季工资也不低,但对于淡季的工作,她表示还没想好。她说话吐字很清楚,字里行间透露出活泼的草原女生形象。我带着浓浓的口音跟她讲了在途中遇到的些许故事:三借衣服、张哥善心接待、偶遇胡哥、友好的两家河南人,她听得入神,说,“其实你来对地方了,克旗人很善良、好客。旅游嘛,没必要像有些人那样,担心东担心西,那样很难出来,像你这样也挺好,有很多回忆。”约一小时的聊天,她说得休息了,因为明早五点得起床,自己洗漱好后得去叫游客,给游客安排早餐等。然后互相记下手机号、

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jipujeep.com/jpkb/7357.html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
  • 热点文章

    • 没有热点文章

    推荐文章

    • 没有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