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白癜风专科 http://baidianfeng.39.net/bdfby/yqyy/
语言就像一条流动的河,从发源地奔流而下,九曲十八弯,既有源头活水的特质,也融合了涓涓的支流之中的异质。
外来语在任何语言中都存在。即使像英语贵为当今使用人群最广的语言,影响力遍及除南极洲以外的任何一个大洲。但随着诺曼征服,法语借词如潮水般涌入英语。
如今英语中有一万多法语词,学识良好的英美人,即使不学法语,也能大致看懂法语报纸。
文化科普:
公元年,诺曼底大公爵威廉(史称「征服者威廉」WilliamtheConqueror)征服英国,从此斯堪的纳维亚对英伦三岛的影响减弱,诺曼人的征服彻底改变了英格兰的文化。英国王室贵族崇尚法国文化,以说法语为时髦风雅,大批法语词被吸收进英语,大多涉及军事、商业、艺术、饮食等。“啤酒、鼠标、坦克、芒果、干部……”这些说了几十年的汉语,竟然最初都不是汉语,而是漂洋过海的外来词!
当然,这些外来词来自不同时期,不同国家,反映了世界文明在各个时期的走向。
01
汉语中最早外来词:梵语
中国一直执世界之牛耳长达数千年,在辉煌的古代,中国一直是文化输出国。
中国的语言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渗透到东瀛日本,新罗半岛,交趾列国。中国第一次接受外来语输入来自同为四大文明古国的印度。
从东汉、南北朝一直到唐代,中国人就和西域僧人合作,翻译了众多佛经典籍,而以佛经为载体的梵语大量进入汉语,至今仍未中国人广泛使用。
除了工具、技术类的新词,还有大量社科类的外来语进入汉语:
解脱:梵文VimuktaMukti摆脱烦恼业障的束缚而得自由自在轮回:梵文VimuktaMukti如车轮回不停,众生在三界六道的生死世界循环不已
罗汉:梵文Arhat小乘佛教所理想的最高果位
南无:梵文Namas佛教信徒表示一心归顺于佛的用语
涅槃:梵文Nirvana原义是烦恼的“灭除”或“熄灭”,引申出的含义是达到了无烦恼的最高境界
菩提:梵文Bodhi指对佛教“真理”的豁然开朗,觉悟境界
方便:梵文Paya本意为因材施教,后演化为省事
信仰:梵文Sraddha一种信念
妄想:梵文Vikalpa佛经中的痴和妄
再比如:
“眼光”、“缘起”、“手续”、“刹那”、“现在”、“翻译”、“翻案”、“方便”、“天堂”、“地狱”、“宿命”、“平等”、“悲观”、“觉悟”、“境界”、“唯心”、“实体”、“实际”、“真实”、“真理”、“真谛”、“信仰”、“因果”、“相对”、“绝对”、“信手拈来”
02
西学东渐:传教士与中国士大夫合译引入西方外来词
当历史将进入17世纪之际,西学东渐,以利玛窦、邓玉函、罗雅谷、汤若望等为代表的大批传教士来到中国,他们和中国第一批向外看世界的士大夫译介了相当数量有关天文、舆地、数学、物理、医学、植物学和动物学方面的著作,也为汉语言创造了诸多新词。
后来这些新词进入日本,对日本明治维新运动、现代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。
年徐光启和利玛窦合译的《几何原本》李之藻与利玛窦合作撰写了《同文算指》,陕西人王徵(教名斐理伯)与教士邓玉函合作译绘《远西奇器图说》,以介绍西洋物理学和机械工程学而为学术界所推重。
03
新文化运动:英法外来词
到了近代,新文化运动兴起,中国又迎来新一批大规模的外来语渗透,西方先进的科技、工业文明词汇进入汉语。
这里的外来词以工业文明中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语言(英语/法语)为主,日语反哺为辅。
词语里,主要是这些新兴国家创造的器物,思想。
1.材料类
涤纶terylene一种合成纤维的确良dacron涤纶织物法兰绒flannel一种柔软的织物开司米cassimere原指克什米尔地方所产的山羊绒毛,现泛指优良的羊绒织品雪纺chiffon一种低密双透类织物卡其Khaki是一种能染泥土色的染料,经过乌尔都语Khaki,进入英语,因其具有耐磨和隐蔽的作用,常用于制作军装尼龙nylon起先使美国杜邦公司的化学产品商标名,后来逐渐成为该产品的属名,中文英译为尼龙科普小时间:
克什米尔历史悠久,曾是古印度思想的交汇场所。年印度和巴基斯坦为争夺克什米尔主权发生战争,年确立停火线,克什米尔南北分裂,分别纳入印度和巴基斯坦的领土范围。
这个战争频发的地方克什米尔(Kashmir)盛产一种一种珍贵的山羊绒,被欧洲称为“纤维的钻石”,“软黄金”。因此国际上习惯称山羊绒为“克什米尔”(Cashmem)中国采用其谐音为“开司米”。
2.工业化产物
来福枪rifle镭射laser
雷达radar
啤酒beer
麦克风microphone
凡士林vaseline
坦克tank
迪斯科disco
吗啡morphine
的士taxi
敌杀死Decis
拉力赛rally
席梦思simmons
香波shampoo
霓虹neon
引擎engine
克隆clone
卡丁车karting
蹦极bungejumping
吉普车jeep
对话框dialogbox
鼠标mouse
3.社科类
除了工具、技术类的新词,还有大量社科类的外来语进入汉语。
以马赛克和蒙太奇为例:
自从有了美图相机,看官们一定很熟悉马赛克吧,照片拍得不漂亮,就要打个马赛克吧,但是你知道马赛克最初的来源吗?这项技术发源于古希腊。主要是指建筑上用于拼成各种装饰图案用的片状小瓷砖,一般色彩绚丽。
那你了解蒙太奇到底是什么意思吗?
蒙太奇源自法语montage,最早本是建筑术语——脚手架,而后又引申为结构、组装、安装的意思,在艺术领域是一种有意涵的时空人为地拼贴剪辑手法。
希区柯克、特吕弗是著名的蒙太奇大师,创造了无数经典影片,成就了一批新浪潮时期的经典之作。
在世界电影史上,蒙太奇手法成为一种新的剪辑手法,运用越来越广泛。
《花样年华》《贫民窟的百万富翁》《赎罪》《公民凯恩》《飞屋环游记》《雨果》《四百击》等等都是经典的蒙太奇式电影。
4.饮食词汇
中西交流中,饮食文化也相互借鉴,西方的食物、饮食词汇也大量涌入汉语中。
啤酒beer白兰地brandy威士忌whisky雪莉酒sherry香槟champagne鸡尾酒cocktail三明治sandwich汉堡包hamburger吐司toast马卡龙macaron舒芙蕾soufflé欧蕾aulait咖啡coffee巧克力chocolate布丁pudding咖喱curry色拉salad太妃糖toffee卡布奇诺cappuccino牛轧糖nougat玛奇朵Macchiato芒果mango车厘子cherry/cerise柠檬lemon雪茄cigar尼古丁nicotine这里不得不说,法国真是个美食王国,好多美食的词汇均来自法语:
舒芙蕾(soufflé)
其实就是蛋奶酥。主要材料包括蛋黄及经打匀后的蛋白,经烘焙后质轻而蓬松。
牛轧糖(nougat)
传统上是一种由麦芽糖、砂糖、奶油、奶粉、蛋白、坚果、果干及花瓣等混合制成的糖果。车厘子(cherry/cerise)
其实就是樱桃啦,车厘子是粤语里的说法。
马卡龙(macaron)
法式小圆饼,是一种用蛋白、杏仁粉、白砂糖和糖霜制作,并夹有水果酱或奶油的。口感丰富,外脆内柔,外观五彩缤纷,精致小巧。
香槟(champagne)
一种起泡葡萄酒。名字来源于产地法国香槟(champagne)。但是要注意的是只有产于香槟地区的葡萄酒才能够格称得上香槟,其他地区产的葡萄酒就只能是起泡葡萄酒。
还有啦,大家很喜欢的欧蕾咖啡,草莓欧蕾中的“欧蕾”其实也是个音译词,就是法语aulait(牛奶)的意思。所以下一次看到各种欧蕾就要知道其实加的就是牛奶啦。
意大利语也是贡献了很多美食词汇,比如比萨,玛奇朵,卡布奇诺等等。
顺便来普及下各种咖啡的区别。
拿铁、卡布奇诺、玛奇朵你真的分得清彼此吗?(赶快来看看,各种咖啡都是怎样的混搭。)
5.计量单位中的外来词
打dozen十二个为一打吨ton公制重量单位
伽马gamma磁场强度单位
品脱pint英美国家的容量单位
加仑gallon容量单位
听tin一罐
04
汉语中日语外来词
正如前面所提,西学东渐时期,大量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,和中国士大夫合译了大量西方典籍,这些中文翻译后来传入日本,给日本打开国门看西方提供了一扇便利的窗户。
同时,日本自身发愤图强,在明治维新之后,也译介了大量先进西方科技、艺术、医学书籍。
但正如丹麦语言学家叶斯丕森(OttoJespersen)曾说:“在许多语言混杂当中各种各样的成分仍然是很清楚的,并且可以分开的,就好象是一副扑克牌还能挑出红桃、黑桃等一样;但在英语和斯堪的那维亚的情况下,我们却有一种更微妙的、更密切的混杂,很像把一块糖放在一杯茶中,几分钟以后,就很难说哪是茶、哪是糖了。”
其实中日语言也是一样的道理,两种语言相互吸收、借鉴、融合,如同糖化入水中,难以分清彼此。
你能想到吗,这些词都是来自日语中的外来词!
服务、组织、纪律、政治、革命、政府、党、方针、政策、申请、解决、理论、哲学、原则、经济、科学、商业、干部、健康、社会主义、资本主义、法律、封建、共和、美学、文学、美术、抽象……来看一组日译词和严复翻译大PK:
Economy日译“经济”,严译“计学”Society日译“社会”,严译“群”,将“社会学”译作“群学”
Capital日译“资本”,严译“母财”
Evolution日译“进化”,严译“天演”
Philosophy日译“哲学”,严译“理学”
Metaphysics日译“形而上学”,严译“玄学”
汉语里外来词翻译常用的策略
1、直接音译:这是大部分外来词翻译的方法,简单直接,如三明治,加仑等等。2、半音半意: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复合外来词,就是一半采用音译,一半采用意译,比如:呼拉圈(hula-hoop)、因特网(internet)、唐宁街(Downingstreet)、奶昔(milkshake)。
3、音译加汉语语素:如:高尔夫球(golf+球)、保龄球(bowling+球)、桑拿浴(sauna+浴)、拉力赛(rally+赛)。
4、音意兼顾:比如Revlon,被翻译为“露华浓”。这个取名出自唐诗:云想衣裳花想容,春风拂槛露华浓。若非群玉山头见,会向瑶台月下逢。是不是很美呢?
来源:知乎
----------END----------
以上文字代表作者观点,转载用于信息分享。
后记:
新闻和News
乍一看,“新闻”二字似乎是一个外来词。
可是,《红楼梦》(前80回里)统共12次出现“新闻”二字,譬如:
第一回:「老先生倚门伫望,敢街市上有甚新闻么」、「当下哄动街坊,众人当作一件新闻传说。」
第二回:「近日都中可有新闻没有?」
三十六回:「湘云见他这般,只当有什么新闻,忙也来看。」
三十九回:「你住两天把你们那里的新闻故事儿说些给我们老太太听听」
五十七回:「你也念起佛来了,真是新闻!」
八十回:「于是众人当作新闻,先报与薛姨妈。」
再往前,唐宋明均有人行文中用到“新闻”二字:
唐·李咸用《春日喜逢乡人刘松》诗:「旧业久抛耕钓侣,新闻多说战争功。」
宋·苏轼《次韵高要令刘湜峡山寺见寄》:「新闻妙无多,旧学闲可束。」
好像有那么点现代汉语“新闻”的意思。直到近现代,西方的报纸、广播带着“现代新闻”这个概念走进了神州:《宋渔父日记》(宋教仁):“吾并将此文译为英、佛、露、独各文,送各国新闻登之。”
虽说现代汉语的“新闻”与古人笔下的“新闻”颇有渊源,但也不能就此断言“现代汉语的‘新闻’一词完全传承自古汉语”,只能说“现代汉语的‘新闻’一词,成词在西方新闻(英文News)媒体东来之后,但‘新闻’二字本身脱胎于古汉语”。
新闻和News这个词汇,在现代中国做到了殊路同归,实属一种语言和文化的巧合。
而在西方,英语与其他语言却有那么点“分道扬镳”的意思:
新:
英语New;德语Neu;荷兰语nieuwe;丹麦语/瑞典语/挪威语Ny;冰岛语Nytt;拉丁语Novus;法语Nouveau;意大利语Nuovo;西班牙语Nuevo。
新闻:
英语News;德语Nachrichten;荷兰语nieuws;丹麦语nyheder;瑞典语/挪威语Nyheter;冰岛语fréttir;拉丁语nuntium;法语nouvelles;意大利语notizia;西班牙语Noticias。
···
真爱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