跨界|原创|艺术|生活|美学|真知
孤寂的旅程|吉普雕塑艺术浅议文|朵多近来,吉普做了一些新作,这些作品一如既往地感染着我,吸引着我。读他的作品,可能你只需要察观其形,体会其情,就已经能够发现其中之美了,但吉普作品所要表现的,诚然不尽如此。他在作品所流露出的忧伤与浪漫,却又在其内心深处为我们指向了仁爱与善美的艺术内核。萨特说:“善只是幻觉,而恶是虚无,它在善的废墟上造出自己。”吉普的善是真挚而又热烈的,他对恶的批判又是那样的坚定而又含蓄。
作品名称:《云之殇》铸铜
类型:雕塑材质:青铜
吉普的雕塑作品,其表达方式是西式的,其作品中也熔炼了许多西式的思想方式,如他作品中透露出来的怪诞的意象,和抒情特征,让我看到了其中所蕴含的酒神精神。然而在尼采所谓的“酒神精神”中,我们世间的欢喜与悲痛都是对生命之荒诞现象的讽喻,艺术即是对这些悲痛与荒诞现象的揭示与再现,虽然这种再现并非是写实的。而在东方文化的道家与释家思想中,这种过于渲泄情感的方式,也被认为是拘泥于“红尘诸相”,而达不到一定的境界。但如果我们来反观雕塑的艺术语言,却又发现:这种特殊的语言符号,又有其独特的展现方法,你或弃之不语,或会一眼钟情——它是形与体的融合,是外观特征与内心思悟的结合与演绎,我们定然无法用所谓的法则来观照它。如果没有了如诸悲喜的情绪交织与表达,而仅在形体上进行追求与参学,最终将指向匠人之列。虽然,很多艺术家都认为,艺术创作无非是一个走向庸俗的过程,其实这种庸俗也万万不同于世俗之间的庸俗。既然我们学界会将艺术与宗教、哲学命为“美惠三女神”,其三者之间虽然有本质的不同,却也有一定的相同特征,在进行艺术创作时,艺术家要调动和使用这些元素时,它们三者之间又交互、融合、抵消,或重新组合成为新的外现形象。
作品名称:《无题》铸铜
类型:雕塑材质:青铜
所以,当我们想找一种艺术法则来观看吉普的雕塑作品时,是很难完成的。吉普在艺术上的那种悲寂之感,深深地打动了我——我们谁都经历过悲苦或恐惧,却很少去正视这种力量。我们有时过分执着于表象,而不去揭示内心的真实感受。而仅在雕塑形体和表达方式上看,吉普的作品明显受到了贾科梅蒂的影响,他不但在作品的形式上传承了贾科梅蒂的残缺之美,也在思想上延续了贾科梅蒂的孤寂情怀。但是雕塑艺术,不只是钟于对一种外观表现的营造,而是根植于思想上的深耕——对自我生命体验进行的剥离和解剖。所谓世间世态的是非成见,都要重新排列、组合,从而揭开我们人类自我的伪装。
作品名称:《守望》铸铜
类型:雕塑材质:青铜
吉普兄自语:“有时候我也在想我到底是为什么?一静下来,自己想想抓石膏去做这些东西,好像一直在寻找什么。可能就是为了做自己,做内心寂静时刻的自己。我把自已的欲望、希冀,罗列在自己的意念里,希望在清静的时候,都一下下用手给表现出来。这种欲望,甚至梦想,都是我们希望得到的,但这种东西并不一定都能实现。因为过程是不完美的,甚至在痛苦的、艰难的条件下,你付出了许多的努力,却还是不能实现——这种表达就符合了残缺的这一思想方式。”
这是一位年轻艺术家最真实的自白。吉普兄是一位十分勤奋的艺术家,他追求真理,坚持己见,不随波逐流。他所走的每一步,都带有殉道者的悲壮色彩,这一“悲壮色彩”,其实也是如诸艺术家李火、张荣铄、吉永洁、王向荣等一批扎根于石佛的艺术家们共有的艺术特质。前路在何方?不了然,而内心的追寻,却又坚持着——勇往直前,不会停止。虽然,在年轻的艺术家许多探索式的作品中,尚未形成他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符号,许多作品还存在一些不足,还带有先验式的探索精神。有时作品不完美,并非是一件坏事儿,或正因为如此,更多人才能找到察观其作品艺术语言的窗口吧。更为可喜的是,吉普兄显然深谙艺术之大道,正视不足,而又广泛收纳,将中国传统技艺如诸陶瓷、木刻、手工等等,进行艺术融冶,为自己寻找新的艺术灵感和表达方式。他心知艺术必须提高知识面,技艺同修,并且渐次进步,不激不厉才行,他保持冷静,坚持孤寂,以空灵为欢喜。其道正,故其艺真,吉普的雕塑作品之所以感染人,也正得益于此。
作品名称:《空间探索》
类型:雕塑材质:青铜
闲言不多絮烦,且说日前我与吉普兄的一次对话,他曾说:“肯定生命就必然肯定痛苦,因为它是生命存在的一种方式。”这让我浮想甚多,或许生命是一场没有回头的冒险,因为生命的最终结果是死亡。而延续这生命之美的,生命之律动的,只有艺术(包含文学、音乐、绘画、书法、影像、雕塑等)。艺术不是目标,而是载体,是认知自我思想或钩沉时代精神的工具。同时又是感知世界,体悟内心的线索。我们无法读取已故艺术家的任何“生命”的气息,却在其艺术作品中可以观见其生命之律动及思想之美妙。无论诸多理论领域,雕塑艺术作为某种形式,被分析成何种官能上的内容,我依旧认为,艺术作品是属于时代的,是无法超越时代而存在的——在时代的层面上它是对时代的描摹,而在内心表达上,它又是对自我经历的挣扎和人生经验的提炼。
作品名称:《梦》铸铜
类型:雕塑材质:青铜
时代在进步,科技在发展,但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孤独感却越来越严重,好多人在一起,不知如何表达和沟通,这在吉普的作品上,是有所展现的。另外,艺术家自身的人生经历,也是造就他的艺术审美喜好的另一场所,而这些也造就了他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。在某些层面上讲,吉普的艺术是诗歌的,而非散文的,他的作品都带有很强的诗意和哲思,在他手里,那些泥土与石膏,就像是诗人笔下的文字,在经过他的排列组合之后,发出了优美动人的旋律。而我想,这些原初的诗意,必然来自于他童年的生活体验——那些悲痛的、忧伤的,以及美好的、喜悦的记忆,并在他后来的创作上,演变成一种永恒的诗意表达——无法抵达的过去,即是永远不再到来的未来。事后的各种弥补,都无法填充内心深处的遗憾。与此相似的,就是吉普思想中所钟情的孤寂、残缺、忧伤之浪漫。正因为这些孤独所诱导出的深情与诗意,反而让艺术家欣然地在这种绝望而光明的境地中创作着。
最后,我想起让·热内说过:“如果头脑正常,谁会在钢丝上行走,或用诗句来说话呢?”而正是这种基于“不正常”的行为,让艺术家们为其艺术成就铺就了最正常且正确的道路。
简介于吉普青年雕塑家、艺术家跨界文化∣一个只做原创的自媒体为生活写照|为生命赞美
跨界文化|只做原创
联系主编:坐在海边的多多()
原创写稿不易|欢迎留言交流
长按,识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