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3年前的今天,正是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成立的日子。说到北京吉普,最深刻的回忆就是20世纪80年代的北京街头吉普汽车驰骋的情景。它的故事还要从改革开放初期说起。
上世纪70年代末,正值改革开放初期,当时北京街道上的汽车十分稀少。直至邓小平的那句“轿车可以合资”才打开了我国合资汽车发展的新篇章。为提升国内的汽车技术,中国政府决心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资金,开始了对外合资的尝试。
毛主席乘坐北京吉普车在天安门广场检阅
美国AMC汽车工厂和北京汽车制造厂,两家原本素昧平生的企业,却发生了历史性地交集。年1月16日,中美双方开始了第一次会谈。由于双方文化的差异,从年至年,中美双方持续了4年半的谈判时间,最终于年5月5日,中美双方代表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正式的签字仪式,开启了我国汽车工业合资合作的发展历程。
北汽与AMC汽车工厂签署合资合作协议
年1月15日,中美合资经营的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挂牌营业了,这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迈出了与国际接轨的第一步。北京吉普公司虽然成立了,但引进什么样的产品和技术,却成为这家合资企业要解决的首要问题。
当时负责国家外经贸事务的国务委员陈慕华女士,在年7月访美期间应邀顺访了AMC汽车工厂,并相中了其工厂中“切诺基”的车型。回国后,陈慕华建议北京吉普公司引进切诺基。经北京吉普决策层反复的比较论证,就产品引进达成了共识,并决定在年10月1日前投产切诺基。
北京吉普公司第一辆切诺基下线剪彩仪式
虽然开始美国人对北京吉普引进切诺基疑虑重重,但最后中方还是取得了AMC的信任。于年,耗资多万元的设备从国外引进来,工人们奋战了10个月,建成了一条具有年产辆切诺基汽车的生产线。在美方技术人员的指导下,工人们日夜奋战过后,中美合资的第一批切诺基成功驶下生产线。
年9月26日,北京第一家合资合作的汽车切诺基诞生了。北京切诺基第一代长4.3米、宽1.8米、高1.8米。采用了25L排量,百公里油耗13.2L。在北京汽车博物馆五层,展示了一辆北京切诺基第一代汽车。作为北京第一辆合资汽车工厂生产的车型,切诺基的诞生为北京合资汽车品牌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北京汽车博物馆五层切诺基(左一)
年,北京市政府将中国生产的第一辆切诺基赠给了华盛顿市市长马里恩·巴里先生,以表示对友好城市华盛顿的友谊。这辆切诺基层还曾在庆祝美国独立周年的盛大游行中一展风采,后存放于华盛顿科技博物馆。
作为北京汽车行业的第一个中外合资企业生产的第一个引进车型,切诺基是我国当代汽车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。它不仅结束了我国轻型越野车20年一贯制的历史,也成为了中国汽车制造技术开始步入现代化的杰出代表作。
开馆时间:9:00-17:00(周一闭馆,法定节假日除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