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青春痘医院咨询 https://m-mip.39.net/czk/mipso_8612063.html
深山桃李尤芳艳
深居巴山腹地,史称班超食邑;有民歌之乡、红军之乡、苗民之乡美誉;面积平方公里,人口29万——这就是镇巴。
交通迂阻,荒蛮不毛,讲的是历史;地域大县、人口小县,说的是现实;国定贫困县的帽子戴了许多年,这都是昨天……
两千年之生息繁衍,无可考之教育源起。公元年始建班城书院。年设立定远厅学堂,年创立高等小学——镇巴教育就这样艰难而执著的发轫……
上世纪90年代末,举全县之力持续八年推动“两基”工程完成,初步解决了校点面宽分散、陈旧落后、辍学及文盲率有增无减的严重局面。
年,持续五年全力推进的镇巴县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及陕西省“双高双普”创建工作全面完成,教育发生了历史性的大变化。而近年来的教育扶贫,更是让镇巴的教育补齐短板,锦上添花。
在“十三五”收官“十四五开端”的历史性时刻,伴随着我县交通的大开通,天坑溶洞的大发现,三乡文化的大发展,扶贫攻坚的大突破,我县的教育也厚积薄发,齐头并进,乃至超越发展,迎来了历史上最好最辉煌的时期。
目前,全县各类教育协调发展,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8%;义务教育入学率达%,巩固率达%;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5%,高中教育质量实现“八连升”,稳居全市第一方阵;职业教育蓬勃发展,办学规模逐年扩大,高职单招考试稳居全市之首,全省前列。
初中教育质量更是得到飞速发展,年全市表彰了前30名初中教育质量先进学校,我县14所初中学校中就有7所获此殊荣,占全县初中学校的50%、全市的四分之一;全市表彰的70位学科教学优秀教师中我县占21人。三年内,初中教育质量总体水平从全市中下游跃居上游。
平畴沃土花平常,深山桃李艳尤香
面对长时期积贫的财政投入、面对山区县历史积弱的人文生态,面对优质师资难引进、优质生源持续流失的严酷困局,要发展,没有平常路可走。
县委、县政府始终坚持“教育花钱,政府兜底”的原则,以“小县办大教育、穷县办强教育”的坚定信念,竭全县力量,优先保证经费、优先引进人才、优先化解难题。五年累计投入1.4亿更新设施设备,投入6.7亿新建校舍26万平方米,其幅度力度强度,前所未有。
教育信息化是缩小城乡县市差距的最有效途径。我县为此建成了起点高、标准高的教育城域网,以公网直播课堂为抓手的三个课堂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,全面实现校舍建筑楼房化、设施设备现代化、校园布局合理化、校园环境人文化的“四化”目标,让我们从硬件上不输在起跑线上!
教师培训下足硬功,抓在实处,真正做到了送出去,引进来,实现教师数量素质“双增长”。五年累计招录教师名,培养各级骨干教师人,先后请来北京、上海、江苏、西安等地名优学校余名教育专家送教培训,教师每年参加县级培训超过人次。培训中的效果、培训后的落实、教学力的转化等各环节,细致入微。培训学习的持续叠加,耳濡目染的渗透涵养,使山区教师的整体水平敢于向自身挑战,竭力向平川县看齐。
穷且益坚,不言放弃,整个教育战线牢固树立“安静坚守,勤教苦学”的理念,在教育软硬件基本达标的前提下,鼓足干劲,向内深挖潜力,从思想认识上要不屈的精神,从严谨精细的管理上要稳定发展,从勤奋苦干的细节上要质量要突破,不服输的斗志践行于勤奋耐劳的行动上,山区亦敢立潮头!
在教育艰难发展的历程中,千变万化的是日新月异的如诗如画的校园,一丝不变的是教育为本的勤教苦学的初心和坚守,这就是镇巴的教育!
群贤际会问大山桃李何艳也
师生戮力守初心功德惟恒兮
适逢汉中市提高初中教育质量现场会在我县召开,这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、支持,更是加倍的激励和鞭策。
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,更是一项永久的事业,历经了艰难困苦的镇巴教育如今已焕发着勃勃生机。深山桃李争奇斗妍,于我们显得尤为珍贵,尤为不易,所以,我们也当倍加珍惜。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和市教育局等上级部门大力支持下,我们将继续发扬“吃苦耐劳、甘于奉献、激情实干、勇于创新”的镇巴精神,不忘初心,再接再厉,为镇巴的教育写就更辉煌的篇章!